日韩欧美视频在线_五月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_日韩AⅤ精品国内在线_欧美日韩午夜大片在线观看

  • <dfn id="axl3o"></dfn>
    <menu id="axl3o"></menu>
      • <address id="axl3o"><nav id="axl3o"><strike id="axl3o"></strike></nav></address>
        
        <pre id="axl3o"></pre>
        1. 精讀 | 一本使中國普洱茶書籍爭鳴共進(jìn)的書
          茶友網(wǎng)首頁 個(gè)人中心
          下載APP 下載APP
          手機(jī)訪問 手機(jī)端二維碼
          一頭大象-普洱茶

          精讀 | 一本使中國普洱茶書籍爭鳴共進(jìn)的書

          精讀筆記第四期

          《普洱茶》

          書名:

          普洱茶

          作者:

          鄧時(shí)海

          出版日期:

          2016年3月第一版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內(nèi)容梗概

          《普洱茶》一書從普洱茶的發(fā)源開始,對越陳越香、品茗方式等方面做出了科學(xué)的解讀,并對普洱茶史上最典型的一些產(chǎn)品進(jìn)行了精細(xì)的圖譜剖析。

           


          內(nèi) 容 亮 點(diǎn)●  對普洱茶的品飲理論進(jìn)行了很好的歸納整理;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●  以科學(xué)的、理性的方式,

                 對“越陳越香”的概念做出了全面解讀;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 將普洱茶史上經(jīng)典的產(chǎn)品逐一進(jìn)行透徹?cái)⑹觯?/span>

                 以茶譜的形式呈現(xiàn);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●  火爆的普洱茶市場中,有關(guān)普洱茶品飲理論的書籍

                 的匱乏與我國悠久的品茶歷史文化形成了較大的落

                 差,這種匱乏完全不適應(yīng)市場的發(fā)展、提高品質(zhì)的

                 需求和廣大普洱茶愛好者提升自身修養(yǎng)和鑒賞水平

                 的渴求。因此出版人決定在這一出版空白點(diǎn)上拿出

                 點(diǎn)像樣的書籍來,將鄧時(shí)海教授已在臺灣出版的

               《普洱茶》重新編輯發(fā)行。

          ——出版說明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精讀筆記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普洱茶歷史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普洱茶 與茶歷史 同生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商周

          東晉·常璩《華陽國志•巴志》記載,周武王在公元前1066年討伐紂王時(shí),云南的濮人向周武王敬貢云南茶。這時(shí)的云南茶,即是后來被稱之為普洱茶。所以從有資料供推論和考據(jù)開始算,普洱茶歷史始于商周。

          三國

          “武侯遺種”

          —— 傳說諸葛亮路過勐海,帶領(lǐng)當(dāng)?shù)鼗Z族種植茶葉

          唐朝

          已經(jīng)行銷至西蕃

          元朝

          朝有一地名叫“步日部”,后來轉(zhuǎn)音寫成漢字—— 普耳,從此得以正名寫入了歷史。

          明朝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普洱茶第一次作為專有名詞出現(xiàn)。

          清朝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普洱茶受到海內(nèi)外人們喜愛,尤其備受宮廷寵愛成為貢茶,是描述及記載普洱茶的文獻(xiàn)歷代最為豐富的時(shí)期。

          民國

          受第二次世界大戰(zhàn)影響,普洱茶事業(yè)經(jīng)營跌落谷底。

          建廠兩年

          一邊建廠、一邊發(fā)展滇茶生產(chǎn),扶持茶農(nóng)茶工,與印度力爭豁免緊茶的進(jìn)口稅和過境稅,并解決了佛海外銷茶結(jié)匯問題,使產(chǎn)銷得以順利進(jìn)行。

          現(xiàn)代

          從1950年以后,云南現(xiàn)代的普洱茶在生態(tài)上有極大的改變,同時(shí)制造工序上也有了革新,所以不管在普洱茶品質(zhì)上還是品飲上都有了不同。這種新方向會(huì)將普洱茶帶到怎樣的境界,有待觀望新的普洱茶在未來市場上的表現(xiàn)。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“越陳越香”還能持續(xù)多久?

          茶  點(diǎn)倉  性不減陽羨

          樹高二丈  藏之愈久  味愈勝也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       現(xiàn)在人們普遍的共識是普洱茶具有收藏和金融價(jià)值兩個(gè)屬性,除了歷史價(jià)值外,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普洱茶具有越陳越香的特性。“越陳越香”的魅力之在于同是普洱茶品,茶菁老嫩等級、制成生茶還是熟茶、貯放干倉或濕倉以及存放時(shí)間長短等不同,都會(huì)形成各自不同的氣韻和滋味,變化萬千令人著迷。

                  近些年來中國茶葉市場、茶文化都非?;钴S,尤其借重新科學(xué)技術(shù)的研究,有了急速發(fā)展進(jìn)步,各類茶種的研究報(bào)告文章相繼發(fā)表,資料日益充實(shí)。但大都偏重配合大眾口味推廣,有關(guān)普洱茶越陳越香獨(dú)特風(fēng)味的文字很少出現(xiàn),極可能不久的將來“越陳越香”只能成為普洱茶風(fēng)味中的歷史名詞了。因此作者建議除了維持目前的大眾口味之外,跟應(yīng)該研究發(fā)展越陳越香的高品位,以配合中國茶文化的新趨勢。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現(xiàn)狀:

                   2008年12月1日,地理標(biāo)志產(chǎn)品普洱茶國家標(biāo)準(zhǔn)(GB/T 22111-2008)開始實(shí)施,當(dāng)中對普洱茶的定義做出了準(zhǔn)確的規(guī)定:普洱茶是云南特有的地理標(biāo)志產(chǎn)品,以符合普洱茶產(chǎn)地環(huán)境條件的云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,按特定的加工工藝生產(chǎn),具有獨(dú)特品質(zhì)特征的茶葉。令人震驚,這個(gè)茶歷史同步的茶品,竟然在2008年才有了一個(gè)確切的定義!然而更加沒有一個(gè)確切規(guī)范的,就是“越陳越香”這個(gè)概念。

                  “越陳越香”只有在《茶的故鄉(xiāng)——云南》這冊由云南省茶葉分公司出版的書里有這樣的記載: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經(jīng)過后發(fā)酵特殊工藝精制而成,其外形條索粗壯肥大,色澤烏潤或褐紅,具有滋味醇厚回甘和獨(dú)特的陳香,是老少皆宜不可多得的保健飲料之一……云南普洱茶有越陳越香品質(zhì)越好的特點(diǎn),可以長期保存飲用……此外再也找不到比以上這些抽象的文字更具體的資料說明越陳越香。“越陳越香”,只是一個(gè)概念而已。

                  因?yàn)闆]有標(biāo)準(zhǔn)的依據(jù),市場只能處于各說各話的混亂狀態(tài)。

                   本來這是一份“祖父做孫子賣”的傳統(tǒng)工作,可而今我們越難越喝到20年以上的普洱茶,想要體會(huì)到“越陳越香”越來越難了。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“越陳越香”的關(guān)鍵:

          1

          大葉種

                  大葉種喬木茶的內(nèi)含物質(zhì)高于小葉種,作者在書中呼吁人們加深對大葉種茶樹種重視程度,盡量做到在培植矮化的新樹的同時(shí),加強(qiáng)對高單株出芽率茶樹的保護(hù)。

          2

          拼配方式

                  從早期陳老的普洱茶可以發(fā)現(xiàn),當(dāng)時(shí)的工藝非常重視毛茶次級的的拼配。沱茶有沱茶固定次級的原料,餅茶有餅茶固定的次級原料,因此不同老嫩次級的普洱,有著不同的氣韻滋味特色。對一位品茗者來說,由次級比較單純所制成的普洱茶,才能品味到比較獨(dú)特的氣味。20世紀(jì)60年代開始,因?yàn)?ldquo;黃印普洱茶”的出現(xiàn),使拼配處方改變?yōu)椴煌渭壍牟栎奸g的組合增加。而現(xiàn)在的普洱茶在每一種型茶中,除了拼配較多次級的毛茶外,為了表面好看,還分成面茶和里茶。在一餅茶中分兩層,下層由里茶做成,上層則由面茶鋪上。面茶是以次級較嫩的滇青毛茶為原料,里料是次級較老的滇青毛茶制成。目前云南普洱茶中,只有部分散茶、生坨其滇青毛茶次級拼配比較單純,其他大部分都是級次復(fù)雜或摻有其他茶類的混合性普洱茶了。

                  也就是說,毛茶次級的拼配,是一個(gè)建立在在經(jīng)驗(yàn)上的工序,秉承拼配后的茶品品質(zhì)高于拼配前任一單一等級毛茶品質(zhì)的原則,才能最大化體現(xiàn)拼配的價(jià)值。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3

          制作工序

                 經(jīng)驗(yàn)告訴我們,不同的普洱茶制作工序會(huì)造成最終香氣滋味口感上的差異。同樣的原料,可以制成品味較強(qiáng)的,也可制成品味較溫和的茶品。由于個(gè)人喜好不同,因此對于哪一種較好是沒有唯一定論的。但依據(jù)品茗界前輩們達(dá)成的一個(gè)約定俗成、不成文的共識,普洱茶應(yīng)該新鮮自然為最好。而用日凋、生茶、干倉的工序得來的普洱茶,才被認(rèn)為具有普洱茶真正的茶性。

                  日凋?作者認(rèn)為,很早以前,由于云南茶廠大都為私人性質(zhì),規(guī)模不大,特別講究品質(zhì),因此茶菁萎凋大都采用日光萎凋。后來由于各茶山茶園收為國有,為配合產(chǎn)量不受氣候影響,茶菁由過去的多為日光萎凋,改為了熱風(fēng)熱氣萎凋槽萎凋,以求達(dá)到經(jīng)濟(jì)和推廣效益。并且現(xiàn)在有完全取代日光萎凋的趨勢。

                  但就筆者搜集的資料文獻(xiàn)來看,攤晾又比日凋要更能保留茶菁新鮮自然的特性。是因?yàn)閿偭罆r(shí)間比萎凋短,使茶菁僅僅停留在失水這一物理轉(zhuǎn)化,讓內(nèi)含物質(zhì)在后期轉(zhuǎn)化中表現(xiàn)更好。

                  生茶:曾經(jīng)的普洱茶,是做新茶賣舊茶的交易,所以大多制成青餅(未發(fā)酵過的青茶制成)后貯存,由后輩售賣?,F(xiàn)在由于真正高水平的陳年普洱茶消費(fèi)市場尚未形成,決定了茶廠以生產(chǎn)熟茶為主,以達(dá)到大眾化經(jīng)濟(jì)效益。而以后發(fā)酵為主的普洱茶,只有以生茶存放,才能達(dá)到就算貯存隔代,仍可以喝出新鮮感的效果。

                  干倉:普洱茶的后發(fā)酵有兩種方式:曲菌后發(fā)酵和無菌后發(fā)酵。其中,曲菌后發(fā)酵需要充足水分或濕度。因此在普洱茶的干燥程序中,若是普洱茶干燥度不夠,或是貯存在濕氣很重的場所,都會(huì)引起曲菌生長,促成曲菌后發(fā)酵。而在濕度低的環(huán)境下,茶葉本身進(jìn)行繼續(xù)發(fā)酵的,稱為無菌后發(fā)酵。曲菌后發(fā)酵的普洱茶稱為濕倉茶;無菌后發(fā)酵的普洱茶稱為干倉茶。濕倉茶由于曲菌后發(fā)酵的“霉變”,對普洱茶的真性有了極大的影響。有好的干倉,才能貯存出最自然美好的陳年普洱茶。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      普洱茶品的越陳越香,是碩果僅存的、能教人自動(dòng)翻閱歷史的沉淀,更是能將歷史文化滋養(yǎng)到現(xiàn)代人肉體的茶湯。如果我們繼續(xù)迎合市場,繼續(xù)忽視普洱茶越陳越香的珍貴特色,總有一天普洱茶的越陳越香將永遠(yuǎn)成為歷史的回響,能不讓人扼腕乎!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       關(guān)于普洱茶的越陳越香,我們曾邀請對云南普洱茶企4000余樣本進(jìn)行長達(dá)16年梯度對比研究的周云川老師開展了講座,重磅干貨點(diǎn)擊這里收錄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《普洱茶加工工藝對后期存儲(chǔ)醇化的影響》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普洱茶茶譜

          (本篇節(jié)選部分有代表性的茶譜進(jìn)行解讀)

          茶譜的選擇  僅限于作者本人

          所收藏或品嘗過的  陳年普洱茶品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貢 茶 級

          可考、可觀、卻不可得的古董茶品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清·金瓜貢茶

          茶廠:普洱貢茶廠

          茶山:倚邦茶山

          茶樹:小葉種喬木

          茶菁:一級

          茶型:金瓜圓形

          規(guī)格:不詳

          重量:3300g

          工序:生茶

          倉貯:干倉

          陳期:約150年

          色澤:金黃

          氣味:無

          條索:芽頭

          湯色:湯有色

          葉底:不詳

          茶韻:古韻

          味道:淡薄

          水性:化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       清朝雍正七年,云貴總督鄂爾泰選取最好的普洱茶菁,制成團(tuán)茶、散茶和茶膏,進(jìn)貢皇室作為貢茶,此后普洱茶事業(yè)盛極一時(shí)。

                  據(jù)記載:普洱茶成團(tuán)。有大中小三種,大者一團(tuán)五斤,如人頭式,稱人頭茶,每年入貢,民間不易得也。所以那些五斤大團(tuán)的貢茶也叫人頭貢茶。作為貢茶的普洱茶都是用幼嫩芽茶的女兒茶制成。相傳女兒茶皆由未婚少女采下芽茶放入懷中,積得一定數(shù)量才取出放到竹簍里。用來制造人頭貢茶的茶菁,都是一級芽茶,經(jīng)長期存放后,會(huì)轉(zhuǎn)變?yōu)榻瘘S色,所以人頭貢茶也叫金瓜貢茶或金瓜人頭貢茶。

                  1936年北京處理清宮貢茶,有一批保存良好未曾霉變的金瓜貢茶,曾取而泡之,而評語是湯有色,但味陳化、淡薄。我們稱之為普洱茶太上皇,有著太上皇的崇貴,同樣也如同毫無施政權(quán)利的太上皇,已無法分享其香韻滋味了。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清朝中葉后到1940國營佛海茶廠建廠止這段時(shí)期生產(chǎn)的茶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福元昌號·圓茶

          茶廠:福元昌茶莊

          茶山:易武茶山

          茶樹:大葉種喬木

          茶菁:三級

          茶型:圓茶

          規(guī)格:直徑21cm

          重量:310g

          筒包:竹箬竹心篾

          圖字:不詳

          餅包:無

          圖文:無

          內(nèi)票:圖8.7cmX9.3cm

          內(nèi)飛:紙5.27cmX7.5cm

          工序:生茶

          倉貯:干倉

          陳期:95年

          色澤:栗黃油灰

          氣味:無

          條索:寬長

          湯色:栗紅

          葉底:深栗

          茶香:野樟香

          茶韻:陳韻

          味道:微甜

          水性:化

          喉韻:潤

          生津:舌底鳴泉

          茶氣:強(qiáng)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       福元昌圓茶是采用最優(yōu)良大葉種普洱茶菁制成,茶葉厚大,條索寬扁,土栗中略帶灰色,油光淡薄茶氣仍強(qiáng),充分表現(xiàn)出易武正山普洱茶的特性。那藍(lán)色、紫色內(nèi)飛青是屬于較陽剛性茶品,而白色內(nèi)飛者則是陰柔性,兩者茶性各具特色。最近已經(jīng)發(fā)現(xiàn)福元昌圓茶劣品,像是早期的贗品,其茶韻很新,還有一些澀味,葉底呈暗粟接近黑色,多厚硬大片的單葉茶菁。從茶餅表面極難辨別出真?zhèn)危仨殯_泡品鑒以后才能看出來。福元昌圓茶那種磅礴雄厚的氣勢,十足代表了普洱茶的雄壯男性美,是現(xiàn)今普洱茶行列中的普洱茶王”!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福元昌號內(nèi)飛福元昌號茶筒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車順號·圓茶

          茶廠:車順茶廠

          茶山:易武茶山

          茶樹:大葉種喬木

          茶菁:四~六等

          茶型:圓茶

          規(guī)格:直徑21cm

          重量:330g

          筒包:竹箬竹心篾

          圖字:不詳

          餅包:無

          圖文:無

          內(nèi)票:圖7.5cmX7.5cm

          內(nèi)飛:紙3.5cmX5cm

          工序:生茶

          倉貯:干倉

          陳期:90年

          色澤:栗黃油亮

          氣味:無

          條索:寬長

          湯色:栗紅

          茶香:野樟香

          茶韻:陳韻

          味道:微甜

          水性:順滑而化

          喉韻:甘潤

          生津:舌底生津

          茶氣:強(qiáng)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同慶號(一)·圓茶

          茶廠:同慶茶莊

          茶山:易武茶山

          茶樹:大葉種喬木

          茶菁:三~五等

          茶型:圓茶

          規(guī)格:直徑20.5cm

          重量:340g

          筒包:竹箬竹皮篾

          圖字:同慶14字

          餅包:無

          圖文:無

          內(nèi)票:10.8cmX13.3cm

          內(nèi)飛:紙3cmX5cm

          工序:生茶

          倉貯:干倉

          陳期:90年

          色澤:深栗

          氣味:無

          條索:細(xì)長有梗

          湯色:深栗

          葉底:深栗

          茶香:蘭香

          茶韻:陳韻

          味道:微甜

          水性:化

          喉韻:甘潤

          生津:舌底鳴泉

          茶氣:強(qiáng)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同慶號(二)·圓茶

          茶廠:同慶茶莊

          茶山:易武茶山

          茶樹:大葉種喬木

          茶菁:三級

          茶型:圓茶

          規(guī)格:直徑22cm

          重量:300g

          筒包:不詳

          圖字:不詳

          餅包:無

          圖文:無

          內(nèi)票:圖11.5cmX13cm

          內(nèi)飛:圖4.5mX7cm

          工序:生茶

          倉貯:干倉

          陳期:70年

          色澤:栗黃油色

          氣味:微檀香

          條索:扁長

          湯色:栗紅

          葉底:栗黃

          茶香:野樟香

          茶韻:陳韻

          味道:微甜

          水性:厚滑

          喉韻:潤

          生津:舌底鳴泉

          茶氣:強(qiáng)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      同慶號茶莊于1736年在易武設(shè)立了毛茶工廠,工廠規(guī)模算是最大的之一,產(chǎn)量也很高。同慶老號圓茶,憑著其幽雅內(nèi)斂,絕冠群倫,是極柔和優(yōu)美的茶品,不愧為普洱茶后。

                 同慶號茶莊的總店在石屏,叫云南石屏同慶號。而茶葉制造廠在易武山大街,叫易武同慶號茶廠。一兩百年來,同慶號就在易武山種植茶園,也收購茶菁,將制作好的普洱茶運(yùn)回石屏總發(fā)行,然后一部分即時(shí)銷售,大部分運(yùn)進(jìn)倉庫存放,長期陳化。同慶號茶莊一向以制作以及銷售最好、最高級的普洱茶聞名遐邇。凡是從同慶號茶莊出來的茶品,都是信用可靠、品質(zhì)上乘的代表。同慶老號的龍馬商標(biāo)由于近來假茶漸增依靠愈眾,所以在1920年改換成了雙獅圖。以此為分界,之前的龍馬商標(biāo)普洱茶,我們稱之為同慶老號普洱或龍馬同慶普洱。而以后的則稱為雙獅同慶普洱,以示區(qū)分其先期和早期的產(chǎn)品?,F(xiàn)在一般普洱茶愛好者都把這兩期的普洱茶視為珍寶,而且是國寶級的茶品。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紅芝·圓茶

          茶廠:不詳

          茶山:易武茶山

          茶樹:大葉種喬木

          茶菁:三級

          茶型:圓茶

          規(guī)格:不詳

          重量:不詳

          筒包:不詳

          圖字:不詳

          餅包:不詳

          圖文:不詳

          內(nèi)票:不詳

          內(nèi)飛:不詳

          工序:生茶

          倉貯:干倉

          陳期:100年

          色澤:深栗油色

          氣味:無

          條索:寬長

          湯色:栗紅

          葉底:深栗

          茶香:野樟香

          茶韻:陳韻

          味道:淡

          水性:化

          喉韻:回甘

          生津:舌底鳴泉

          茶氣:強(qiáng)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      紅芝:紅色在現(xiàn)階段是代表普洱茶至高無上的色彩,也代表樟香的顏色;靈芝是中藥至珍貴藥材之一,不但其藥性獨(dú)特更有萬年靈芝"陳古的表征。紅芝普洱圓茶訂名意義,在于對這些不知年、不知名極珍貴茶品,凸顯出其清雅高貴,古意盎然的特質(zhì)和身價(jià)。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敬昌號·圓茶

          茶廠:敬昌茶莊

          茶山:曼灑茶山

          茶樹:大葉種喬木

          茶菁:三級

          茶型:圓茶

          規(guī)格:直徑21cm

          重量:340g

          筒包:竹箬竹心篾

          圖字:敬昌茶號22字

          餅包:無

          圖文:無

          內(nèi)票:13.5cmX15.2cm

          內(nèi)飛:紙4.5cmX6cm

          工序:生茶

          倉貯:干倉

          陳期:60年

          色澤:栗黃油面

          氣味:無

          條索:扁長

          湯色:栗色

          葉底:栗青

          茶香:野樟香

          茶韻:陳韻

          味道:微甜

          水性:細(xì)柔順滑

          喉韻:回甘

          生津:舌面生津

          茶氣:強(qiáng)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      敬昌圓茶是采用普洱正山最好的茶菁制成,大葉種茶樹,條索肥碩,葉子寬大。茶餅壓制技術(shù)非常精工規(guī)矩,餅身表現(xiàn)豐滿勻稱,邊緣厚薄不一致但圓順。水性極度細(xì)柔,入口即化,為普洱茶品中水路最為細(xì)滑的。每筒茶有有一張大的內(nèi)票,上印高藝術(shù)的版畫圖案,白底綠字的字畫,是一幅《采茶圖》。有采茶姑娘三人,有兩棵高大喬木茶樹,是清朝時(shí)期大茶山最真實(shí)的寫照。加上由右而左敬昌茶莊號是最工整的楷書字體,厚土美觀,極富藝術(shù)價(jià)值。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江城號·圓茶

          茶廠:江城茶莊

          茶山:曼灑茶山

          茶樹:大葉種喬木

          茶菁:三級

          茶型:圓茶

          規(guī)格:直徑19.5cm

          重量:320g

          筒包:竹箬竹心篾

          圖字:普洱江城茶莊

          餅包:無

          圖文:無

          內(nèi)票:紙11cmX16cm

          內(nèi)飛:無

          工序:生茶

          倉貯:干倉

          陳期:55年

          色澤:栗黃油光

          氣味:無

          條索:扁長

          湯色:栗紅

          葉底:栗青

          茶香:野樟香

          茶韻:老韻

          味道:微甜

          水性:順滑

          喉韻:潤

          生津:舌面生津

          茶氣:強(qiáng)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       從各方面來看,江城圓茶茶韻略比民國時(shí)期的敬圓號來的新,其內(nèi)票的圖文,出現(xiàn)五星的設(shè)計(jì)圖案,文字有認(rèn)真包裝、繁榮經(jīng)濟(jì)詞句,具有強(qiáng)烈的社會(huì)主義色彩。江城圓茶數(shù)量和敬昌圓茶一樣少,都成了割愛方式下交易的孤品。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楊聘號·圓茶

          茶廠:楊聘圓茶

          茶山:倚邦茶山

          茶樹:小葉種喬木

          茶菁:三~五等

          茶型:圓茶

          規(guī)格:直徑19cm

          重量:280g

          筒包:竹箬竹心篾

          圖字:不詳

          餅包:無

          圖文:無

          內(nèi)票:無

          內(nèi)飛:紙5cmX6.8cm

          工序:二分熟茶

          倉貯:干倉

          陳期:65年

          色澤:栗黃油光

          氣味:無

          條索:細(xì)長有梗

          湯色:栗紅

          葉底:栗青

          茶香:青香

          茶韻:老韻

          味道:略酸

          水性:薄滑

          喉韻:回甜

          生津:舌面生津

          茶氣:弱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     “本號開設(shè)倚邦大街揀提透心凈細(xì)尖茶發(fā)客貴商光顧者請認(rèn)明內(nèi)票為記”,這是每一餅楊聘號圓茶內(nèi)飛所寫明的文字。楊聘號大約于1921年開設(shè)在倚邦鎮(zhèn)大街上,至于其制茶、經(jīng)營以及茶莊的興起與衰落,找不到更詳細(xì)的資料,只有留下的圓茶十來餅,是唯一楊聘號茶莊的歷史證物。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同興號(一)·早期圓茶

          茶廠:易武同興茶莊

          茶山:倚邦曼松山

          茶樹:小葉種喬木

          茶菁:三級

          茶型:圓餅

          規(guī)格:直徑20cm

          重量:320g

          筒包:竹箬竹心篾

          圖字:不詳

          餅包:無

          圖文:無

          內(nèi)票:無

          內(nèi)飛:紙4.8cm正方

          工序:生茶

          倉貯:干倉

          陳期:80年

          色澤:深栗

          氣味:無

          條索:細(xì)短

          湯色:栗紅

          葉底:深栗

          茶香:油青香

          茶韻:陳韻

          味道:微甜

          水性:厚滑

          喉韻:潤

          生津:舌面生津

          茶氣:弱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同興號(二)·后期圓茶

          茶廠:易武同興茶莊

          茶山:倚邦曼松山

          茶樹:小葉種喬木

          茶菁:三級

          茶型:圓茶

          規(guī)格:直徑20cm

          重量:330g

          筒包:竹箬

          圖字:不詳

          餅包:無

          圖文:無

          內(nèi)票:無

          內(nèi)飛:紙5.3cm正方

          工序:生茶

          倉貯:干倉

          陳期:70年

          色澤:栗黃灰面

          氣味:無

          條索:寬長

          湯色:栗色

          葉底:栗黃鮮活

          茶香:青香

          茶韻:陳韻

          味道:甜

          水性:滑

          喉韻:潤

          生津:舌面生津

          茶氣:弱

                 同興號茶莊在早期,和同慶號、敬昌號茶莊一樣,以專門精制高級普洱茶而聞名?,F(xiàn)今的普洱茶界很少人知道有同興號茶莊,同時(shí)也沒有出現(xiàn)過冒牌贗品,可能是茶莊名號知名度不是十分響亮,而且流通的茶品也實(shí)在是太少了!現(xiàn)有的兩種同興圓茶,出廠時(shí)間相隔近二十年,但兩者的茶性還是相同,可見同興號茶莊的品質(zhì)管理是非常講究的。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同昌號(一)·圓茶

          茶廠:同昌茶莊

          茶山:倚邦茶山

          茶樹:小葉種喬木

          茶菁:三級

          茶型:圓茶

          規(guī)格:直徑20cm

          重量:320g

          筒包:竹箬竹心篾

          圖字:無

          餅包:無

          圖文:無

          內(nèi)票:無

          內(nèi)飛:紙5cmX6cm

          工序:生茶

          倉貯:干倉

          陳期:70年

          色澤:栗黃油光

          氣味:無

          條索:扁長粗毫

          湯色:栗紅

          葉底:深栗

          茶香:青香

          茶韻:陳韻

          味道:略澀微甜

          水性:細(xì)滑

          喉韻:潤

          生津:舌面生津

          茶氣:強(qiáng)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同昌號(二)·黃記紅圓茶

          茶廠:同昌茶莊

          茶山:倚邦茶山

          茶樹:小葉種喬木

          茶菁:三~五等

          茶型:圓茶

          規(guī)格:直徑19.5cm

          重量:350g

          筒包:竹箬竹心篾

          圖字:同昌黃記9字

          餅包:無

          圖文:無

          內(nèi)票:圖7.5cmX7.7cm

          內(nèi)飛:圖5.3cmX6.1cm

          工序:生茶

          倉貯:干倉

          陳期:60年

          色澤:栗紅

          氣味:無

          條索:扁短

          湯色:栗紅

          葉底:土栗多單葉

          茶香:青香

          茶韻:陳韻

          味道:后甜

          水性:細(xì)柔

          喉韻:潤

          生津:兩頰生津

          茶氣:弱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同昌號(三)·黃記藍(lán)圓茶

          茶廠:同昌茶莊

          茶山:倚邦茶山

          茶樹:小葉種喬木

          茶菁:三級

          茶型:圓茶

          規(guī)格:直徑20cm

          重量:335g

          筒包:竹箬竹心篾

          圖字:同昌黃記9字

          餅包:無

          圖文:無

          內(nèi)票:無

          內(nèi)飛:紙5.3cmX6.1cm

          工序:生茶

          倉貯:干倉

          陳期:60年

          色澤:深栗

          氣味:無

          條索:皺長條

          湯色:栗紅

          葉底:栗色

          茶香:弱青香

          茶韻:老韻

          味道:微甜

          水性:厚滑

          喉韻:潤

          生津:舌面生津

          茶氣:強(qiáng)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       同昌號一開始為白色藍(lán)底內(nèi)飛,而最后改為白底紅色圖字。目前可以看到的有同昌號主人黃文興的圓茶,這些茶品約有七十年陳期。另外兩種都是以同昌黃記為商標(biāo)。一為藍(lán)色內(nèi)飛,一為紅色內(nèi)飛。兩者陳期約五十年左右。以上三種茶品,習(xí)慣性將它們分別稱為“同昌圓茶”、“同昌黃記藍(lán)圓茶”以及“同昌黃記紅圓茶”。

                  同昌號原料雖取自易武,茶香卻接近倚邦青嫩香的特色,正如同昌黃記紅圓茶內(nèi)票所寫此茶與眾不同,請諸位慢慢地品味吧!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普慶號·圓茶

          茶廠:普慶圓茶

          茶山:思普茶區(qū)

          茶樹:大葉種喬木

          茶菁:三級

          茶型:圓茶

          規(guī)格:直徑20cm

          重量:340g

          筒包:不詳

          圖字:不詳

          餅包:無

          圖文:無

          內(nèi)票:紙13.5cmX15.3cm

          內(nèi)飛:無

          工序:三分熟茶

          倉貯:干倉

          陳期:70年

          色澤:深栗

          氣味:無

          條索:碎塊多梗

          湯色:深栗

          葉底:深栗

          茶香:青香

          茶韻:老韻

          味道:淡

          水性:厚滑

          喉韻:回甘

          生津:無

          茶氣:無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鼎興號(一)·紅圓茶

          茶廠:鼎興茶莊

          茶山:勐海茶區(qū)

          茶樹:小葉種喬木

          茶菁:三級

          茶型:圓茶

          規(guī)格:直徑19.5cm

          重量:360g

          筒包:竹箬竹心篾

          圖字:不詳

          餅包:無

          圖文:無

          內(nèi)票:紙12.5cm正方

          內(nèi)飛:紙5.3cmX6.8cm

          工序:生茶

          倉貯:干倉

          陳期:70年

          色澤:深栗油面

          氣味:無

          條索:細(xì)碎多梗

          湯色:栗紅

          葉底:栗紅

          茶香:油青香

          茶韻:陳韻

          味道:清甜

          水性:化

          喉韻:微膩

          生津:舌面生津

          茶氣:弱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鼎興號(二)·紫圓茶

          茶廠:鼎興茶廠

          茶山:勐海茶區(qū)

          茶樹:小葉種喬木

          茶菁:三級

          茶型:圓茶

          規(guī)格:直徑20cm

          重量:340g

          筒包:竹箬竹心篾

          圖字:不詳

          餅包:無

          圖文:無

          內(nèi)票:無

          內(nèi)飛:圖4.3cmX5cm

          工序:生茶

          倉貯:干倉

          陳期:60年

          色澤:栗黃干燥

          氣味:無

          條索:魚葉多梗

          湯色:栗色

          葉底:栗青單葉

          茶香:弱青香

          茶韻:老韻

          味道:酸澀水淡

          水性:薄

          喉韻:燥喉

          生津:無

          茶氣:無

            由于勐海之茶,素有銷西康、西藏的傳統(tǒng),所以廉價(jià)普洱茶較多,但其中也有如鼎興號茶莊,專以生產(chǎn)高級普洱茶品著稱?,F(xiàn)行世的鼎興圓茶有紅圓茶、藍(lán)圓茶和紫圓茶三種,其區(qū)別可根據(jù)內(nèi)飛顏色的不同來區(qū)分。紅圓和藍(lán)圓,品質(zhì)相似,陳期都在60年左右,是普洱茶精品,而紫圓則品質(zhì)次之。紅與藍(lán),茶餅顏色較深,成暗紅色,條索卷實(shí),油面光澤,且餅身較薄,紫圓卻餅身顏色較淡,茶葉多為單葉老茶菁,油性少,條索揉卷較松,還摻雜了許多黃薄之葉,且是普洱茶中餅身最厚者。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宋聘號·圓茶

          茶廠:宋聘號茶廠

          茶山:易武茶山

          茶樹:大葉種喬木

          茶菁:三級

          茶型:圓茶

          規(guī)格:直徑21cm

          重量:330g

          筒包:不詳

          圖字:不詳

          餅包:無

          圖文:無

          內(nèi)票:紙13.5cmX13.5cm

          內(nèi)飛:紙3.5cmX4cm

          工序:生茶

          倉貯:干倉

          陳期:80年

          色澤:栗黃油光

          氣味:無

          條索:細(xì)長油光

          湯色:栗色

          葉底:栗紅

          茶香:野樟香

          茶韻:陳韻

          味道:微甜

          水性:柔厚

          喉韻:潤

          生津:舌底鳴泉

          茶氣:強(qiáng)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       百年普洱號級茶莊宋聘號,始創(chuàng)于清朝光緒六年(公元1880年),以生產(chǎn)大量優(yōu)質(zhì)普洱茶而聞名??偛吭O(shè)在云南石屏縣,茶廠設(shè)在六大茶山重鎮(zhèn)易武鎮(zhèn)(歷史上在易武生產(chǎn)經(jīng)營普洱茶有很大一部分為石屏人)。民國初年與在易武同為石屏的乾利貞商號聯(lián)姻,雙方茶莊合并,合并后又稱“乾利貞宋聘號”。而后擴(kuò)大經(jīng)營規(guī)模,生產(chǎn)量在業(yè)內(nèi)一直遙遙領(lǐng)先,并在香港設(shè)立分公司負(fù)責(zé)對海外銷售普洱茶,成為當(dāng)時(shí)易武鎮(zhèn)最有名氣的茶莊,時(shí)人稱“茶王宋聘”。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1940年至1972年間,國營茶廠生產(chǎn)的印級茶品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       印級圓茶,又名印級茶,因其包裝紙上印有不同顏色的“茶”字(中國茶葉公司于1951年12月15日獲準(zhǔn)并啟用八個(gè)“中”字環(huán)繞一個(gè)“茶”字的“中茶”牌注冊商標(biāo),以下稱“八中茶”商標(biāo))得名,有紅?。o紙紅印、紅印鐵餅、甲級紅印)、藍(lán)印(無紙藍(lán)印、藍(lán)印甲乙級、藍(lán)印鐵餅、大字綠印、美術(shù)字綠印)和黃?。S印鐵餅)之分。這些印級稱謂并不是茶品的本來名稱或型號,而是源于茶人區(qū)別茶品的一種叫法。

                  印級茶的直徑為20-21厘米,重量為340-370克;原材料多為勐臘和勐海地區(qū)的茶青;內(nèi)飛為“八中茶”商標(biāo),且無生產(chǎn)廠家名稱,多夾埋于茶餅內(nèi)。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早期紅印·圓茶

          茶廠:勐海茶廠

          茶山:易武茶山

          茶樹:大葉種喬木

          茶菁:三~五等

          茶型:圓茶

          規(guī)格:直徑20cm

          重量:240g

          筒包:竹箬竹心篾

          圖字:無

          餅包:毛邊綿紙

          圖文:中茶牌17原版體字

          內(nèi)票:無

          內(nèi)飛:八中茶,

                     紙5.5cmX5.7cm

          工序:生茶

          倉貯:干倉

          陳期:65年

          色澤:深栗油亮

          氣味:輕蘭

          條索:細(xì)長

          湯色:栗紅

          葉底:深栗

          茶香:蘭香

          茶韻:陳韻

          味道:微甜

          水性:化

          喉韻:回甘

          生津:舌底鳴泉

          茶氣:強(qiáng)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       紅印圓茶又稱現(xiàn)代普洱貢茶,是茶中極品,其內(nèi)飛為“八中茶”商標(biāo),外包裝紙正中印“八中茶”商標(biāo),且“茶”字為紅色,商標(biāo)上方為“中國茶葉公司云南省公司”(繁體字),商標(biāo)下方為“中茶牌圓茶”(繁體字)。茶青肥碩,條索飽滿,顏色粟紅,茶面油光、茶湯透紅及葉底柔軟新鮮等品質(zhì)外,其內(nèi)飛多埋在茶餅里,采用古老制作工藝經(jīng)舊式壓模制造而成,茶湯厚釅、有蘭香或野生樟香味。
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甲乙藍(lán)?。ㄔ缙诰G?。?middot;圓茶

          茶廠:勐海茶廠

          茶山:勐海茶區(qū)

          茶樹:大葉種喬木

          茶菁:三級

          茶型:圓茶

          規(guī)格:直徑21cm

          重量:350g

          筒包:竹箬竹心篾

          圖字:無

          餅包:毛邊紙

          圖文:中茶牌17字

          內(nèi)票:無

          內(nèi)飛:八中茶,

                     紙5.4cm正方

          工序:生茶

          倉貯:干倉

          陳期:65年

          色澤:暗色油光

          氣味:微樟

          條索:細(xì)長

          湯色:栗紅

          葉底:栗紅

          茶香:野樟香

          茶韻:陳韻

          味道:略澀

          水性:細(xì)滑

          喉韻:回甜

          生津:舌面生津

          茶氣:強(qiáng)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       早期綠印圓茶也叫綠印甲乙圓茶或藍(lán)印甲乙。甲乙綠印普洱茶的設(shè)計(jì),原本要分甲乙兩種,后因收采的料較好,且茶菁統(tǒng)一合堆在了一起,所以難以分級。但包裝紙已事先印好,因此只好以藍(lán)色墨水涂蓋,所有也有人稱這種早期綠印為藍(lán)印普洱圓茶。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大字綠印·圓茶

          茶廠:勐海茶廠

          茶山:勐海茶區(qū)

          茶樹:大葉種喬木

          茶菁:三級

          茶型:圓茶

          規(guī)格:直徑20cm

          重量:350g

          筒包:竹箬竹心篾

          圖字:無

          餅包:毛邊紙

          圖文:中茶牌17字

          內(nèi)票:無

          內(nèi)飛:八中茶,

                     紙5.4cmX5.7cm

          工序:生茶

          倉貯:干倉

          陳期:45年

          色澤:暗栗黃芽

          氣味:微樟

          條索:細(xì)長多芽

          湯色:栗紅

          葉底:栗黃

          茶香:野樟香

          茶韻:舊韻

          味道: 略澀微甜

          水性:細(xì)順

          喉韻:回甘

          生津:舌面生津

          茶氣:強(qiáng)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       綠印圓茶是“紅印圓茶”的姊妹產(chǎn)品,其內(nèi)飛為“八中茶”商標(biāo),外包裝紙正中印“八中茶”商標(biāo),且“茶”字為綠色,商標(biāo)上方為“中國茶葉公司云南省公司”(繁體字),商標(biāo)下方為“中茶牌圓茶”(繁體字)。早期綠印圓茶也叫“綠印甲乙圓茶”或“藍(lán)印甲乙圓茶”,它無論在陳香、樟香、滋味、茶氣等方面都是一流的。后期綠印圓茶又有“綠印頭”和“綠印尾”之分,無紙綠印圓茶是“綠印頭”,它采用勐海的喬木茶樹茶青為原料,以生茶方式制成;“綠印尾”綠印圓茶,采用了部分新樹茶青制造,但仍以生茶方式制造。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黃印·圓茶

          茶廠:勐海茶廠

          茶山:勐海茶區(qū)

          茶樹:大葉種灌木

          茶菁:二級

          茶型:圓茶

          規(guī)格:直徑20cm

          重量:340g

          筒包:竹箬竹心篾

          圖字:無

          餅包:毛邊綿紙

          圖文:中茶牌

          內(nèi)票:無

          內(nèi)飛:八中茶,

                     紙5.6cmX6.4cm

          工序:二分熟茶

          倉貯:干倉

          陳期:50年

          色澤:栗黃

          氣味:無

          條索:硬餅黃芽

          湯色:栗紅

          葉底:栗色

          茶香:青香

          茶韻:舊韻

          味道:略苦

          水性:薄滑

          喉韻:回甘

          生津:兩頰生津

          茶氣:弱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       黃印圓茶被稱為“現(xiàn)代拼配茶青的普洱茶品始祖”,其內(nèi)飛為“八中茶”商標(biāo),外包裝紙正中印“八中茶”商標(biāo),且“茶”字為黃色,商標(biāo)上方為“中國茶葉公司云南省公司”(繁體字),商標(biāo)下方為“中茶牌圓茶”(繁體字)。60年代以后勐海茶廠按照“黃印圓茶”的拼配工藝,推出了中茶牌圓茶的替代品,“云南七子餅”。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普洱鐵餅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鐵餅茶·圓茶

          茶廠:下關(guān)茶廠

          茶山:易武茶山

          茶樹:大葉種喬木

          茶菁:四~六等

          茶型:圓餅

          規(guī)格:直徑18.5m

          重量:350g

          筒包:竹箬竹心篾

          圖字:無

          餅包:毛邊綿紙

          圖文:中茶圓茶,美術(shù)字

          內(nèi)票:無

          內(nèi)飛:八中茶,

                     紙5.8cmX5.8cm

          工序:生茶

          倉貯:干倉

          陳期:55年

          色澤:深栗油亮

          氣味:樟香

          條索:扁細(xì)金芽

          湯色:栗色

          葉底:栗色

          茶香:青樟香

          茶韻:舊韻

          味道:略澀鮮甜

          水性:活而滑

          喉韻:回甘

          生津:舌面生津

          茶氣:強(qiáng)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       圓茶鐵餅的茶性品質(zhì),介乎于紅印早期和紅印后期圓茶之間,其茶香已經(jīng)脫離了紅印早期的蘭香,而是紅印后期野樟香之前“青樟香”,圓茶鐵餅是青樟香普洱茶品的代表。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普洱緊茶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班禪·緊茶

          茶廠:下關(guān)茶廠

          茶山:鳳山茶山

          茶樹:大葉種灌木

          茶菁:三級

          茶型:緊茶

          規(guī)格:9cmX9cm

          重量:250g

          筒包:竹箬條裝7個(gè)

          圖字:無

          餅包:無

          圖文:無

          內(nèi)票:紙5.4cmX11.5cm

          內(nèi)飛:紙4cmX4.5cm

          工序:生茶

          倉貯:干倉

          陳期:17年

          色澤:深栗

          氣味:無

          條索:扁長

          湯色:栗黃

          葉底:栗黃

          茶香:青葉香

          茶韻:青韻

          味道:淡

          水性:薄利

          喉韻:燥后微甘

          生津:無

          茶氣:弱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       最初的緊茶形狀為“團(tuán)茶”,因長途跋涉到西藏,曾普遍發(fā)霉。民國元年至六年(1912~1917年),佛海首先改制呈帶把的“心臟形”,取名寶焰牌緊茶,每七個(gè)為一筒,筍葉包裝,每個(gè)緊茶之間有空隙,能繼續(xù)散發(fā)水份,運(yùn)送西藏,一般不致發(fā)生霉變。當(dāng)時(shí),下關(guān)大茶號“茂恒”派人到佛海學(xué)習(xí)緊茶加工技術(shù),返下關(guān)后開始生產(chǎn),對產(chǎn)制技術(shù)極為嚴(yán)格,藏商來到麗江或德欽,除了以馬易茶外,并攜帶貴重藥材如麝香、貝母、紅花等銷售后,購置緊茶運(yùn)藏。當(dāng)時(shí),從普洱購買的緊茶銷往以達(dá)賴?yán)餅橹行牡睦_地區(qū)的“前藏”,從永北州(今永勝)購買的緊茶銷往以班禪喇嘛為中心的日喀則“后藏”地區(qū)。新唐書(吐蕃傳)記載,藏族飲用“羹酪”(指酥油茶),即用茶水摻酥油作為食品,有助消化、健胃、去脂解膩、散熱解渴的作用。明史《雜甘傳》記載:“其皆肉食,倚茶為命”。歷代由內(nèi)地供應(yīng)藏胞茶葉,而藏胞向內(nèi)地輸送馬匹,即所謂“接山之產(chǎn),易廄之良”。茶葉對藏胞生活的重要性,于此可見一斑。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普洱磚茶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可以興號·磚茶

          茶廠:可以興茶廠

          茶山:攸樂茶山

          茶樹:大葉種喬木

          茶菁:三~五等

          茶型:磚茶

          規(guī)格:15cmX10cmX3cm

          重量:375g

          筒包:綿紙竹箬竹篾

          圖字:無

          餅包:無

          圖文:無

          內(nèi)票:無

          內(nèi)飛:紙7mX7.5cm

          工序:生茶

          倉貯:干倉

          陳期:70年

          色澤:暗栗

          氣味:無

          條索:扁長

          湯色:栗紅

          葉底:深栗

          茶香:野樟香

          茶韻:舊韻

          味道:鮮略澀

          水性:活而滑

          喉韻:回甘

          生津:舌面生津

          茶氣:烈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       可以興磚茶莊1926年由周文卿創(chuàng)辦。30年代中后期是其黃金時(shí)代,每年產(chǎn)茶約1200擔(dān)左右??梢耘d磚茶是用細(xì)黑條索,上好的勐海普洱茶菁制造的,它堪稱黑色普洱茶的標(biāo)本。在臺灣、香港等地尚有極少的產(chǎn)于40年代末期的可以興磚茶,它用事實(shí)告訴人們,在更遠(yuǎn)的時(shí)間段上,勐海民間己開始書寫磚茶史了。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文革·磚茶

          茶廠:勐海茶廠

          茶山:勐海茶區(qū)

          茶樹:大葉種灌木

          茶菁:四級

          茶型:磚茶

          規(guī)格:14cmX9cm

                    X2.5cm

          重量:220g

          筒包:無

          圖字:無

          餅包:無

          圖文:無

          內(nèi)票:無

          內(nèi)飛:紙3.9cmX4.7cm

          工序:生茶

          倉貯:干倉

          陳期:37年

          色澤:栗紅

          氣味:糯米香

          條索:細(xì)長

          湯色:栗色

          葉底:栗青

          茶香:青葉香

          茶韻:新韻

          味道:略澀

          水性:薄利

          喉韻:淡

          生津:無

          茶氣:無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       文革磚茶是中茶公司的第一批普洱磚茶,其具有典藏價(jià)值,并非茶行特別,而是因?yàn)檫@是第一批磚茶,而又以文化大革命而命名。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普洱散茶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白針金蓮·散茶

          茶廠:勐海茶廠

          茶山:勐海茶區(qū)

          茶樹:大葉種灌木

          茶菁:一級

          茶型:散茶

          規(guī)格:無

          重量:無

          筒包:無

          圖字:無

          餅包:無

          圖文:無

          內(nèi)票:無

          內(nèi)飛:無

          工序:二分熟茶

          倉貯:干倉

          陳期:20年

          色澤:金黃白霜

          氣味:荷香

          條索:芽頭

          湯色:深栗

          葉底:暗栗

          茶香:荷香

          茶韻:新韻

          味道:苦

          水性:滑砂

          喉韻:回甘

          生津:舌面生津

          茶氣:弱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       “白針金蓮”是香港茶商封給那些“現(xiàn)代女兒茶”特別的命名。顧名思義這種茶菁是白色細(xì)毫和金色芽頭,是一級細(xì)嫩的茶葉,也就是和作為貢茶的女兒茶同級次普洱茶,是普洱茶品中最為幼嫩的茶菁。

                  白針金蓮多半是勐海茶區(qū)茶菁,大葉種灌木新茶樹,是最高級的現(xiàn)代普洱茶品??梢钥吹降陌揍樈鹕彉O品,最陳老的有二十年左右,茶湯砂滑,回甘生津,茶氣強(qiáng),茶韻新,是很值得收藏而繼續(xù)陳化的好普洱茶品。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普洱沱茶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紅印·沱茶

          茶廠:下關(guān)茶廠

          茶山:思茅茶區(qū)

          茶樹:大葉種灌木

          茶菁:一級

          茶型:沱茶

          規(guī)格:11cmX5cm

          重量:225g

          筒包:竹箬條裝5個(gè)

          圖字:無

          餅包:土黃厚紙

          圖文:云南沱茶17紅字

          內(nèi)票:無

          內(nèi)飛:八中茶,

                紙3cm正方

          工序:生茶

          倉貯:干倉

          陳期:20世紀(jì)50年代

          色澤:金栗

          氣味:無

          條索:芽頭細(xì)條

          湯色:黃栗

          葉底:黃栗

          茶香:青香

          茶韻:青韻

          味道:略澀微甜

          水性:薄滑

          喉韻:回甘

          生津:無

          茶氣:弱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       沱茶是一種制成圓錐窩頭狀緊壓茶主要產(chǎn)地是云南,一般用黑茶制造,為便于馬幫運(yùn)輸,一般將幾個(gè)用油紙包好的茶坨連起,外包稻草做成長條的草把。因?yàn)橐粋€(gè)茶坨的分量比一塊茶磚要小得多,更容易購買和零售。沱茶從面上看似圓面包,從底下看似厚壁碗,中間下凹,頗具特色。沱茶的種類,依原料不同有綠茶沱茶和黑茶沱茶之分。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更多頗具代表性的茶品,盡在《普洱茶》一書~如果你已經(jīng)讀過《普洱茶》,歡迎與我們分享交流;如果還沒有,那么趕緊去看看吧~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作者簡介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鄧時(shí)海(1941年11月15日-),臺灣師范大學(xué)教授,臺灣“中國普洱茶學(xué)會(huì)”創(chuàng)會(huì)會(huì)長,著名學(xué)者,被業(yè)內(nèi)譽(yù)稱為中國“普洱茶第一人”。臺灣是大茶藝社創(chuàng)社,楊式太極武藝第六代傳人。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著有:《太極拳教本》、《普洱茶》。